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脑缺血外科治疗及本院首例颈内动脉闭塞脑血管搭桥手术报道

发布时间:2011-05-03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排名第一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且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当前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70%为缺血性脑卒中,以往,此类患者多行内科保守治疗,近些年来脑缺血外科治疗正逐渐获得人们的广泛重视。
      首先,我们先回顾几个概念:
      脑血流量(CBF):人脑重约1500g,占人体重的2%,但耗氧量大,心脏泵血近20%供应脑组织,脑循环停止1分钟,神经活动即停止;停止4-8分钟,即出现不可逆的脑梗死。临床上经常见到猝死或窒息的患者虽经心肺复苏恢复呼吸、心跳,但却一直昏迷,头颅CT证实脑乏氧肿胀严重,预后多较差。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突然发作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完全恢复,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阳性神经体征。病因是由于脑血流量下降或微小动脉栓塞所致,多为脑卒中前兆。临床表现如头晕、头痛、黑矇、偏瘫、失语、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复视等。
      脑梗死: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血管)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脑梗死。包括①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②发展中卒中(SIE);③完全性卒中(CS)。其原因是脑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侧枝循环不足,CBF不能维持脑组织代谢需要,造成结构破坏。
      现代外科手术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理论依据:在慢性期脑梗区周围有一缺血区域,称为半暗区,此区域体积较梗塞中心区大数倍,此区内CBF处于边缘状态,细胞仍存活但无功能,神经传导停止,利用半暗区神经元耐受缺血的时间(治疗窗),采用各种方法恢复脑血流,挽救濒死的脑细胞,恢复神经功能。
      下面,结合本例患者重点介绍一下颅内外动脉吻合术(EIAB),特别是目前应用较多的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STA—MCA)。
      患者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活动障碍2小时”入院,发作时伴有口角歪斜、流涎、言语不利,10分钟后自行缓解,查体未见阳性体征,以“TIA,高血压病,冠心病”收入心血管内科。住院后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发现:双侧颈内动脉硬化,右侧颈内动脉栓塞可能性大,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神经外科。经详细检查,综合患者病情为:①TIA发作;②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③颈内动脉闭塞阻塞、侧枝循环不良、对侧代偿供血;④右侧低灌注。完全符合手术条件,无禁忌症。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患者在全麻下行右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搭桥术,手术采取双搭桥方式,颞浅动脉额支、顶支分别与中动脉M4段的两分支(角回动脉)端侧吻合,经过7小时5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给与抗炎、抗凝、解痉、脱水等治疗,患者恢复良好,术后10天拆线,伤口甲级愈合。复查头颅CT:右颞浅动脉额、顶分支颅外、颅内显影良好,与皮质动脉吻合满意、通畅,右侧脑血流增加。患者无头痛、头晕,无TIA发作,四肢活动好,肌力Ⅴ级,触诊右颞浅动脉搏动有力,术后13天出院。患者近期疗效较好,术后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拟随访3月~1.5年。
      结合本病例,进一步证实了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是预防脑缺血卒中发作、改善脑血流灌注、避免缺血病情进一步进展加重的有效措施之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完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们相信,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对疾病的认识、诊疗会更加深入,将会有更多的脑缺血患者能从中受益,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
                                                
                               神经外科  刘桂林

相关科室

北京市仁和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2001年,是我院新兴的,以诊治颅脑、脊柱、脊髓疾病为主的特色科室。科室技术实力雄厚,医护人员先后进修于海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目前拥有拥有进口莱卡显微镜、立体定向仪、史赛克动力系统等设备。经过10余年建设,神经外科已熟练掌握了显微、微创外科技术,并朝向现代神经外科方向发展。并与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大学第一、第三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医院、海军总医院等三甲医院开展密切合作。

相关文章